米氏死掉了,当然,在第三方的尸检结果出来之前,一切的推断都只是假设,不过即成的事实倒是值得我们去琢磨。
当年的大使馆事件被炸事件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位南联盟的总统,后来他下了台,被引渡,被审判,然后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,死亡把他又重新拉回大家的视野中,于是苔藓也开始就他写点东西:
1,大陆媒体和英文媒体对米氏之死的报道:今天知道消息后,习惯性地用google news分别搜索了一下米洛舍维奇和milosevic,米氏的历史定位从大方向看无外褒贬两种,但简体中文出来的结果明显是清一色的同情和赞扬,其实除了米氏事件,我们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的报道大都如此偏狭。
2,后来去wiki看了一下米氏的简历,才第一次了解所谓的南斯拉夫内战的真正原因,狭隘的民族主义确实很可怕,不过看看欧洲的历史,就是民族压迫与反压迫的过程,南斯拉夫则是作为欧洲民族问题的活化石存留到上世纪90年代,最终还是通过战争完成了这个分离的过程。单民族国家真正就安定了吗?民族问题通常只是人们不满于社会现状的一个借口,希特勒当年反犹如此,如今中国对河南人的妖魔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3,因为当年的大使馆事件,科索沃战争在大多数国人的眼中不可能太明晰,而北约的轰炸只能是一场强权对南联盟内政的粗暴干涉。阿尔巴尼亚族的愿望是单纯的,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他们不得不引入强权(或者说,是强权想介入他们)他们成功了,通过的是冷冰冰的炸弹。
4,plus:好像还有很多想到的东西,下台后的政治家,名人的死亡效应,相同意识形态下的国家的认同……但是想睡觉了,也怕被bfw,就算了吧
网络上的语言永远是冲动而幼稚的,但如果我们不记录,我们就会失掉更多快乐,继续我幼稚的书写,书写自己,书写身边的一切
tags: milosevi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