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ne 12, 2006 at 12:25 am · Filed under 蹴的艺术
应该说,世界杯开赛以来,还没有一场比赛像这场比赛这样让我震撼。荷兰队今天对中场的控制和后场的防守应该说相当不错,赛黑在两个边路进攻也相当有特色,但这都不是本场的主要情节,本场的主演只有一个—-Arjen Robben。感觉一开始荷兰就严重的左倾,以致于我开始10分钟不知道Van Persie同学身在何方。但当Robben一次又一次的戏耍赛黑的右路防线后,特别当他打入那记精彩的单刀后,整个荷兰开始发现,他们的左倾决策是明智的。于是我们开始发现,Gio长传Robben,Heitinga长传Robben,范尼回传Robben,Sneijder短传Robben……我仿佛看到了86年的那只Argentina。当然,不可否认的是,Robben在本场中过于偏重个人盘带,大局观略为欠缺。同时,由于范尼不在状态,Van Persie和中场队员的插上有限,Robben的多次传中都没能构成实际的攻势。今天,荷兰靠上帝般的Robben取得了胜利,但Robben毕竟不是马拉多纳,荷兰想要走的更远,摆脱Robben依赖症的同时利用好Robben是首要法门。
zzzzzz,今天一定要少看一点啦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几天再补上一些, Van persie同学已经公开表示了对Robben的不满,尽管其它同学没有表态,不过也应该能猜想得出他们的态度,他们把球交给Robben,只是因为他出色的状态,而并非一种固定的战术,希望下场Eboue能给Robben一点苦头,这样,可能对荷兰整体性的恢复更为有利。
June 10, 2006 at 11:49 pm · Filed under 蹴的艺术
三场比赛一起写吧
英格兰VS巴拉圭:
英格兰赢得了一场英格兰式的胜利,第3分钟时两位队长的直接对话的结果,已经注定了后面的过程。 Crouch是Eriksson战术的最好执行者,尽管比赛过程中倍受裁判逆向关照,不过总是能在前场接到后中场精准的长传。Beckham在比赛中依然以他华丽的右脚为队友送上一脚脚精准的长传,不过在英格兰凌乱的前场进攻背景下,感受不到一点美。Lampard基本的完成了任务,几脚远射还称得上有威胁,J.Cole的盘带给沉闷的比赛带了一丝新意,在Downing上场后回归中路也有几次较好的组织,当然,我们不能要求他像小罗,罗米,齐丹那样送出漂亮的直传。Owen几乎消失了,当然,同英格兰的打法不无关系,捕捉机会型的Owen在目前英格兰的长传冲吊打法下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机会,他已经没有了刚出道的那种惊人的速度。Gerrard本场司职后腰,安排注定他在进攻上不可能太出彩,当然,他还是送出了几脚有相当质量的直塞。后卫中Terry居功至尾,A.cole感觉今天形同梦游,在后场犯下了几次可以致命的失误,其他两位基本完成了任务。本来就是打防守反击的巴拉圭遇上了防守反击的高手英格兰,自然只有甘拜下风,整场比赛也只有Valdez还算有精神,Santa Cruz,也许是有伤的原因吧,感觉整场都在梦游。
一场高质量防守的比拼,比分和过程都是应该的。
瑞典VS特尼力达和多巴哥:
在半睡醒状态中看完的,感觉同昨天波兰打厄瓜多尔的比赛极为相似,只不过瑞典的控制能力更强,失误更少,而特队相对厄队也更弱。客观地说,瑞典没有赢球,主要是因为他们欠点运气。当然,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,两位主力前锋,伊布和Larsson都是绿叶型的前锋,更愿意给人做球而不是自己建功,所以Allback在替补上场后,受到了这两片绿叶的遮照,获得了2次绝佳的机会,可惜Allback不是一朵好红花,2次机会太少,于是瑞典便遗憾的饮恨。有人批评瑞典队战术的单调,认为这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,其实下底传中,中路远射,中路渗透,中路过顶,瑞典队都有使用,也都造成了杀机,他们差的真的只是运气。虽然瑞典欠点运气,不过特队的防守确实不错,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战术素养,配合的娴熟程度甚至超过了昨天取胜的厄瓜多尔(当然,同瑞典中场的逼抢程度也有关)通过这场比赛,相信大家都会对这支赛前赔率最低的球队另眼相待。
一场相当精彩的0:0
阿根廷VS科特迪瓦:
不同于昨天的德国,也不同与今天的英格兰,阿根廷的胜利是一种控制下的胜利,不过确更多的依赖于明星的灵光闪现,罗米的任意球造成科队禁区一片混乱,Crespo抓住机会,进了,罗米闲庭信步的一脚直塞,兔子插上轻轻一捅,进了。阿根廷从来不是一支全场闪光到底的球队,但那么几次闪光,便足够了。科特迪瓦队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,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搅乱阿根廷的后防,但除了Drogba,其他球员似乎都缺最后一脚,个人的闪光在阿根廷的整体防守下也屡次在最后被冻结。一只所有球员都在欧洲联赛效力的非洲队加在一起还是一只非洲队,虽然凭借强大的冲击力和Drogba的个人抢点能力打入一球,但并不能抵消他们在战术上的低能。他们要想成为世界杯的主角,似乎还需时日。p.s.佩克尔曼的换人我表现非常不理解,2:0领先下,势必有很多防反机会,为什么不换上速度和技术更为出众的Tevez和Messi?难道是雪藏起来战强队时备用?
一场前锋比拼机会捕捉的比赛。
June 10, 2006 at 3:29 am · Filed under 蹴的艺术
到世界杯才开始写球评似乎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性质(前段时间把欧冠一直看过来都没有写过,-_-#),不过难得有这么一个集中时间看球的机会,不把感受记录下来难免可惜了(健忘的苔藓),于是作为一个伪球迷,还是写一点伪伪的球评吧。
前记:
学校食堂看球的感觉和避风塘完全不一样,人多,声音大,对精彩的镜头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敏感(开场3分钟frings的远射打在边网上,n多人误认为进了,于是乎……我的耳朵嗡嗡了好久)见到darktemplar,还貌似看见了传说中的葡萄唐。丢人插曲:因为坐在电视前面,比赛伊始,后面观众要求调大声音,于是乐于助人的苔藓不加思索马上出动……结果发现电视机太高,声音开关够不着,-_-!)
正记:
比赛过程的描述哪里都可以找得到,我也不再这里废话了,讲讲自己的总体感觉吧。Klinsmann上任以来,就一直强调攻势足球的理念,这场比赛应该是Klinsmann思维的最好体现,重视进攻给球迷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比赛,但同时也将德国队脆弱的后防暴露无遗。
热身赛中一球未进的Costa Rica此赛中灌入德国两球,确实很能说明问题,当然,哥队此役效率极高,3脚射门2脚命中,不能排除一些运气因素,当然主要问题还是在德国队自身的防守体系上。首先,在德国队四人中场中主防的Frings并没有起到很好的阻截作用,哥队的数次有效反击都是直接面对德国队的两名中后卫,由前腰塞给前面的Wanchope,没有越位的两次便形成了两个进球(第二进球似乎是越位了)在Ballack回归以后,Frings面对的防守任务势必更加严重,怎样填补后腰和后卫之间的空位,应该是Klinsmann需要迫切解决问题。
本场比赛德国将攻势足球演绎得相当漂亮,然而,从其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问题。四个进球,有两个是远射,本场德国在远射一项上可以说相当成功,除开这两脚外还有多脚构成威胁。但下底基本无法展开,唯一的一次便形成了进球(当然,如果不是哥队后卫将此球顶高,后点的Klose不太可能抢到此球)当然,下底无法展开更多的因为两边球员的类型,因为Borowski的沉没,右路的Schneider要更多参与到前场的调度中,右后卫Fiedrich更是全场最生硬的球员,而左路的小猪和Lahm又都喜欢内切。德国今天的地面配合确实相当不错,左右侧45度的起球也很有威胁,但面对哥队这样对德国压迫较少的球队时,已经显现出太多的失误,不知道面对强队时,德国的地面配合是否还能成功展开。高效率的下底传中,也许是德国在小组赛中需要找回的东西。
给德国队找了这么多茬,还是说说好听的东东。进球之后依然敢于压上进攻控制局面,这才是真正的强队。踩单车,牛尾巴,马赛轮转是艺术,精准的远射同样也是艺术。
球员点评:
小猪:一次助攻,个人认为是德国今天最出彩的球员,拥有德国球员鲜有的盘带能力,身体素质一流,传射意识也相当好。曾经一段时间,当德国队每每将皮球输送到左路的小猪脚下时,我恍惚中以为我在看巴萨的比赛,而小猪就是德国队中的小罗。
Schneider:不愧是队长,90分钟都表现出超越年龄的积极,思职右路的他还多次回到中路参与组织,第二粒进球正是Schneider在右路首先策动的。
Klose:典型的嗅觉型前锋,抓住两个应该抓住的机会,给予了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。
Lahm:打了极为精彩的本届世界杯处子球,在左路的助攻相当犀利,可惜感觉他和小猪类型有些重复,都过于偏好盘带。
Borowski:基本完成了中场调度的任务,不过感觉有些懒散,太少上前,对防守又没有太大贡献。
Podolski:有过几脚精彩的远射,不过在前场的处境率明显低于小猪和Klose。
Frings:精彩的奠定胜局的远射,可惜在防守中贡献明显不够。
Friedrich:本场完全形同梦游,处理球极慢,最应该被换下的球员,就是搞不懂Klinsmann怎么想的
Metzelder和Mertesacker:对于Wanchope的钉防明显失败,同两个边后卫的造越位配合明显失败。
Lehmann:对于两个进球没有办法,有一次不应该的脱手。
后记:似乎不应该边在电脑前看第二场比赛边写球评,以后不要写那么多废话了-_-#,明天三场比赛都想看,怎么办呢?